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青岛科技大学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利用创新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拓宽实践实习渠道等,搭建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经费平台、参赛平台、校内平台、校外平台”等“四大引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引擎一: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完善的指导体系,搭建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政策经费平台。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学校早在2003年就成立“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各学院相应成立“学院创业工作办公室”,校院两级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2007年设立了324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重点创业项目。学校积极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秉承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理念,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引入工商税务服务、市场策划、咨询、法律、工商注册、资产评估、专利申请、技术合同认定和交易等服务机构,提高创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学校最早于2009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3年在“橡胶谷”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对进入基地的创业团队,学校为其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并减免水电、物业、网络等一切费用。
引擎二: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形成了“一院一赛”、师生广泛参与的局面,搭建起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参赛平台。学校把创业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一起作为学生必修课。学校不仅设有创业讲坛、创业联盟和名为“在路上”的大学生创业网,为学生们提供创业交流及创业动态、政策咨询等信息服务,而且积极推行创业教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定期创业教育培训。为此,学校建立了由专业教师、创业工作专职人员、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专职、专家”化“创业指导专家团”,对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培训指导。专家团中包括18位教授和61位国家职业指导师,与其他高校不同的是,其校外专家既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老总,也有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校内外创业导师比例达到1∶1。学校还建立了青岛首家高校“YBC”创业服务站,并引入180万资金建立青岛创业大学青科大教学点,每年培训毕业生1200人次。学校每年拨付3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每年举办大学生创业季、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ALPS”机电杯创业计划大赛、一院一赛等活动,近年来共有万余名学生参与,累计完成创业项目200余个。
引擎三:依托现有创新实验室、实验中心,利用现有实验设备,搭建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内平台。学校依托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项目,进行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虚拟平台的建设;以青岛科技大学机器人中心为依托,让学生业余时间参加高科技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际化机械类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利用与日本株式会社ALPS技研合作,成立青岛科技大学创业与创新中心,组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大赛;筹措资金成立3D打印实验室等等。为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实验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校统一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开放3D打印实验室、机器人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并安排相关教师进行指导。
引擎四: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基础上,积极拓宽渠道,搭建起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外平台。为了鼓励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勇立潮头,青岛科技大学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该校是青岛创客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学校成立了海尔创客实验室,在小河东工业园等地建立“大学生创客培训基地”,实施为期三年的“聚胶•创客+”计划,成立的青科大“青稞”创空间成为青岛首个校内创客联盟,还在高密校区设立“密水青科梦溪创客空间”。另外,学校加入了“中国合伙人”计划,该计划连续两年首场活动都在该校举行,“创业青岛千帆启航工程”在青科大启动,该项目已纳入“创业中国”示范工程。
经过多年的培育,青岛科技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学校已成功孵化企业85家,其中成功孵化并推向社会53家,正处于孵化期内的企业32家。在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541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