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盛,蝉鸣织夏,校园渐入宁静时光。“热辣滚烫”的机电学工团队奋斗激情正澎湃奔涌。学院15位辅导员的身影,穿梭于校园内外、企业车间、红色圣地、竞赛疆场、异国他乡——汗珠折射责任之光,脚步丈量担当之志,共同吹响“放假不停歇,奋进正当时”的嘹亮号角,在盛夏的画卷上镌刻下热辣滚烫的奋斗印记。
暖心守护,育人关怀不断线。学生的安全与成长,始终是学工团队心头最深的牵挂。团队时刻绷紧安全弦,织密安全防护网,学院融媒体中心及时发布风险提示与安全教育。杨小明、朱政、李亚杰等躬身力行,持续下沉崂山校区北2、北3舍宿舍,细致关怀留校学子的学习生活,带领“青衿净舍”实践团身体力行开展宿舍环境整治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李慧敏、杜康协同保障中韩合作项目小学期教学,李慧敏创新“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强化学风,杜康全力协助中外师资确保教学顺畅。杨小明、于超、陈明月全面启动2025级本科新生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三支队伍,扎实做好安全、专业、科学等线上开学第一课,做好应知应会100问,让新生感受到青科大的热情,感受到服务的无时无刻。

多方合力,就业征兵不断线。就业乃民生之本,托举万家灯火。暑假期间,学院紧抓关键窗口期,多措并举推进就业与征兵工作不断档、见实效。学院领导与辅导员主动出击,精准对接优质企业资源,杨小明、朱政、杜康带队深入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访企拓岗,共赴高密参加豪迈集团第二届“筑梦启航·校企同行”校企合作论坛,积极推介学院人才,深化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于超协同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赴橡建工业深度调研,共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与专业共建。学院扎实推进征兵工作,强化政策宣传与精准动员,积极为怀揣报国之志的优秀学子铺就绿色通道,确保征兵服务精准高效不断线。

知行合一,社会实践不断线。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国情社情躬身力行。学工团队带领学生奔赴各地,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杨小明、宋达远赴大庆,指导“巡访铁人精神·传承时代力量”实践团开展工作,感受铁人王进喜精神伟力。逄柏鹏系统参训提升红色育人能力,率“低碳智胶”“青衿筑梦”团队在广饶县大王镇企业调研学习、挂牌基地,并深入《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刘集支部旧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逄柏鹏参加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与研究生耿宇轩共同见证国际青年联盟成立。于超带队赴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实践体悟。胡福超带队赴淄博临淄,寻访白兔丘党支部红色足迹,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崔瑛组织学生赴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深化精神传承。李慧敏指导团中央重点团队“青核筑梦”“青星筑梦”在青岛、威海开展红色宣讲、心理课堂近20场,服务200余人次,获书面表扬。胡福超、李亚杰带队赴韩国汉阳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实践。

以赛促学,学科竞赛不断线。假期同样是学科竞赛团队攻坚克难、打磨精进的黄金期。许婷婷统筹指导学院师生瞄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重点赛事,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线上线下结合反复优化方案、精心打磨原型。协同卜秋祥老师做好TRIZ协会和创新方法大赛的各项工作。多支队伍奔赴济南、烟台、日照等,在高效智能机器人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奋勇拼搏、斩获佳绩,为后续冲击国家级竞赛奠定坚实基础,积蓄强劲动能。

提质增效,队伍培训不断线。为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夯实育人工作根基,学工团队乘假期窗口期,聚力开展系列赋能培训,以过硬能力驱动工作提质增效。杨小明、朱政、杜康赴高密参加职业生涯专题培训,精进就业服务能力。逄柏鹏参与团干部专题培训,夯实团务工作素养。于超在青岛市百姓宣讲大赛中斩获理论类一等奖,尽显队伍过硬综合素养。陈明月、周韫涵远赴贵州参训研修高校就业创业指导(HR思维),为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蓄能加力。杨小明赴兰州参加“高校学生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网络舆情应对策略专题研修班”。

此外,姜哲浩、周韫涵协同学院做好学院网站改版与公众号运营维护,持续推送社会实践成果。谭廷群、朱政开展校友返校接待服务工作4次,为凝聚校友力量、搭建交流平台贡献力量。朱政全力撰写样板党支部申报材料,助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李慧敏、周韫涵开展图书资料清查整理工作,为学院文献资源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奠定基础。毕业生辅导员始终坚守岗位,持续推进就业指导与服务,为毕业生顺利走向职场保驾护航。
汗水浸透衣衫,热情驱散疲惫。机电学工人心中那份“热辣滚烫”的赤诚,早已超越了夏日的温度,化作照亮学子前行之路的恒久光芒。他们按照党委学工部的整体工作部署,用不间断的坚守与奋斗,为新学年的开启积蓄着磅礴力量,书写着机电学院立德树人的动人篇章。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止,机电学工的故事,在这个夏天,永远热辣滚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