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月14日下午,传媒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召开第三届“民族团结一家亲 融情交流共成长”各民族学生交流会。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刘海波、学校少数民族工作办公室凯撒尔·买买提老师、学院辅导员张凤及各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出席会议。会议由张凤主持。

刘海波在讲话中指出,学院始终高度重视并积极促进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他向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学习并践行“五个认同”与“三个离不开”思想,做民族团结的坚定维护者。二是强化责任担当,提升综合素质。要积极融入学院“学出传媒范、亮出小漫牌”启航未来育人平台,将专业学习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弘扬奉献精神。三是严格遵规守纪,保持清醒头脑。要严格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在与各民族同学交往中相互尊重、包容互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践行传媒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凯撒尔·买买提老师在交流中介绍了国家和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怀政策。他详细讲解了少数民族奖学金、预科生奖学金及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等专项政策,勉励同学们善用政策支持,激发学习动力。同时,他强调遵守校规校纪是学生成长的基本要求,文明上网是数字时代的必备素养,希望同学们在政策关怀与自律规范中砥砺前行。

张凤就我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说明。她强调,校园是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理性精神的育人场所,提醒同学们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遵守“两个不得”“五个严禁”,提高对各类隐蔽性传教行为的辨识与防范能力,希望同学们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与法治意识,从思想深处筑牢防线,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交流分享环节,2023级本科生阿依西古·努艾力、苏比努尔·塔依尔、玉素甫江·吾麦尔三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依次发言,结合各自成长经历分享了学习实践心得。他们建议学弟学妹们要勇于走出舒适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支教活动,在服务奉献中拓宽视野;要勤于探索学习方法,通过聆听讲座、交流研讨明确发展方向,让成长路径更加清晰;还要敢于面对挑战,在独立生活中培养坚韧品格和协作精神。他们表示,将珍惜大学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未来为建设家乡、服务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最后,张凤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电影《昆仑兄弟》。影片通过一枚失而复得的玉佩,讲述了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共守承诺的动人故事,生动展现了新疆大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观影不仅是一次视觉享受,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同学们在光影叙事中读懂家国大,感受民族团结的磅礴力量,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养分。

此次交流会,既是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融,更是信念的凝聚。从政策解读到榜样分享,每一个环节都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未来,传媒学院将持续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成长的平台,引导青科传媒人在笃行实干中共筑梦想,让“石榴籽”紧紧相拥的情谊,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耀眼的光彩。